各位理事:
受劉志堅會長委托,由我做本次理事會工作報告,請大家理事審議。
一、一年來的協會工作情況
1、完成了協會換屆工作,組建了新的理事會、監事會、協會領導機構。
2、評選表彰了一批優秀拍賣企業和行業發展突出貢獻者。
3、組建了協會黨支部。
4、2次遷移辦公場所。
5、向寬甸縣牛毛塢鎮捐贈了一批扶貧物資。
6、撤銷公共資源拍賣中心,保留了移動拍賣廳服務功能,相關職能由協會直接管理。
7、拍賣網絡系統的支持與維護工作,同時承接系統的技術支持工作,系統整體運行情況良好。
8、政策溝通協調工作,但是效果不夠理想。
9、統計分析研究,掌握市場動態,發布統計快報。
10、出臺了禁止報標中過度競爭的自律規定
11、各項日常工作如拍賣師管理、企業評估、法律支持、規范管理及其它企業服務工作。
12、財務收支情況:2018年協會總收入28.5萬元,基本都是會費收入;總支出28.2萬元,其中業務活動成本8.1萬元,管理費用20.1萬元;全年結余0.3萬元,收支基本平衡。但是目前看收入是減少趨勢,還請大家支持及時繳納會費。
二、2018年拍賣行業發展變化情況
2018年是全省拍賣行業非常困難的一年,也是近年來下滑幅度****的一年。在全面實施法院自拍等多重不利因素影響下,企業經營十分艱難,拍賣行業各項指標大幅下滑。
1、拍賣成交額實現64.8億元(扣除非正常土地拍賣成交額90億后,以下均按此口徑統計),比上年減少23.5億元,下降26.7%。其中法院這塊減少21億元,下降92%;金融資產機構這塊減少8.46億元,下降46.7%;
2、拍賣傭金收入實現6900萬元,比上年減少4098萬元,下降37%;
3、上繳稅金指標實現715萬元,比上年減少360萬元,下降50.3%;
4、營業利潤指標實現-400萬元,比上年減少1620萬元,系歷史上首次出現全省性的虧損。
5、拍賣傭金率進一步下滑。全年拍賣傭金率水平僅為1.078%,比上年減少195個基點,傭金收入的下降幅度比成交額下降速度高出12個百分點,應該引起大家高度關注。
6、多數企業經營難以為繼。據統計,在上報數據的271家企業中,全年成交額在500萬元以上的僅85家,傭金收入10萬元以上的僅83家,僅占企業總數的31.3%和30.6%,這組數據說明,已有近七成企業經營情況是不正常的,其中全年零成交企業達到102家,超過企業總數三分之一。
三、市場發展變化的趨勢分析
(一)近年來拍賣指標呈現單邊下行態勢
自2011年“重慶模式”推出以后,電子競價技術對拍賣業的沖擊力度逐步增強,拍賣經濟指標走出了一個標準的單邊下行軌跡,全省拍賣成交額由2013年的165億,下降到2018年的64.8億,總體下降幅度是60.85%,平均每年遞減17.1%;拍賣傭金收入由2.12億,下降到0.648億,總體下降幅度是67.5%,平均每年遞減19.9%,其慘烈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
成交額 |
當年數值 |
165 |
135 |
111 |
97 |
88 |
64.8 |
環比±% |
|
-18.2 |
-17.2 |
-12.7 |
-9.3 |
-26.4 | |
傭金 |
當年數值 |
2.12 |
1.71 |
1.30 |
1.23 |
1.12 |
0.69 |
環比±% |
|
-19.1% |
-23.9% |
-5.8% |
-9.1% |
-38.4 |
不僅我省如此,國內其他省市情況也大致相同,如廣東、重慶等地的跌幅也和我們差不多。有人說“現在各類平臺五花八門,能網拍的都上網了,能自拍的都自拍了,我們還能拍什么?難道拍天、拍地、拍空氣嗎?”市場悲觀情緒由此可見一斑。
(二)行業下滑的因素分析
1、市場格局和政策導向已經發生了重大改變
從市場角度看,過去拍賣業持續快速增長,是在大規模的國企轉制、破產的背景下實現的,目前社會資產處置高峰期已過,可拍賣資源相對減少是一個必然現象。
從政策導向角度看,過去的拍賣行業具有一定的壟斷性,如1992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公物處理實行公開拍賣的通知》(國辦發〔1992〕48號)和1996年出臺的《拍賣法》,對拍賣業有很多保護和支持,而當下的政策導向是鼓勵和倡導公共資源集中交易或平臺交易。
此外,拍賣業自身改革跟不上時代發展步伐,也是導致行業萎縮的重要原因。為什么上海能夠一枝獨秀,值得大家進行深刻的思考。
(三)對拍賣市場發展變化趨勢的基本判斷
1、我國資產處置領域正在發生一場深刻的變革,一個多渠道流通、多種交易方式并存的流通格局已經形成。我們認為,影響拍賣業下滑的因素很多,但是從根本上來說;由國家資產處置政策、流通渠道的增加和交易方式的改變引起的,從企業層面來講,在重大市場格局改變面前,很難有大的作為。
2、各類平臺和部門壟斷傾向形成的資源分流是造成拍賣市場急劇萎縮的主要因素。僅法院自拍這一塊,就影響拍賣行業的成交額與傭金收入減少三、四成,金融資產公司、銀行、公共資源拍賣中心這塊的影響程度也大致相當,而且一些新的資產處置平臺還在不斷增多,據我們所知,省內一些資產管理公司、銀行系統等部門不斷有新的平臺投入使用,勢必對拍賣行業形成新的沖擊。
對于這些平臺應該怎么看,我們認為需要把握二點,一是電子競價確有一定優勢,特別是在宣傳推介、交易成本、操作便利性以及排除交易過程中的人為因素等方面的優勢比較明顯;二是平臺交易是有短板的,尤其是瑕疵資產的處置,需要大量的線下服務工作要做,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問題,我們在調研中就發現,有的中介機構在提供司法輔助服務中,除了領取法院給付的費用,另外還向買受人收取5%的服務費。我們認為,在我國的市場體系還不是很科學完善的情況下,有些趕潮流的東西不一定都是有生命力的,社會合理分工也要有一個從亂到治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對拍賣行業還是有信心的,需要從國家的政策層面進行研究和調整。
3、拍賣與電子競價兩種模式長期共存是一個大趨勢。在鼓勵創新的時代背景下,電子競價作為一種新型交易模式,雖然它不同于真正意義的拍賣,也不會完全取代拍賣,但就某些交易品類而言,確有一定的拍賣替代作用,也不可能實現根本性的逆轉。在重大市場格局變化面前,拍賣行業只能順勢而為,盡早實現傳統拍賣與互聯網技術的有機融合,才能爭取市場競爭的主動權。
(五)結論:拍賣業不會消亡;拍賣業一家獨大的黃金時期已經結束;行業萎縮是市場格局變化的必然結果;什么時候能夠出現行業反轉尚有待觀察。
四、下一步開展工作的基本思路
首先要堅定行業自信。盡管目前拍賣業遇到很大困難,但是不應該過于悲觀失望。
從全國情況看,受電子競價沖擊較早的重慶、浙江、江蘇等省份,拍賣業并沒有垮掉。
從省內看,有些企業是逆勢增長的。如鞍山金茂、萬典、朝陽拍賣行和宏基等企業,2018年都取得了很好的經營業績。
拍賣作為一個存續上千年的交易方式,有其特殊的功能作用,不是電子競價模式能夠完全取代的。
此外,經過幾十年的拍賣實踐,我們已經形成一支特別能戰斗的隊伍,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拍賣體系規范,也贏得了較高的社會信譽,在人脈和經驗、能力都有很深的積淀,為我們攻堅克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協會希望大家要向田彩玉同志那樣,任何時候都不放棄,弘揚鍥而不舍的職業情懷和千方百計,百折不撓的職業精神,只要有機會就一定不要錯過,只要努力了就會有成果,對此,我們還是充滿信心的。
其次要加強行業宣傳工作。拍賣交易的****特點是公開透明。但是目前社會上尤其是資產管理者,對拍賣企業還沒有建立普遍的信任,“暴利”、“暗箱操作”等說法時常出現,委托拍賣時的顧忌較多,這和我們過去的宣傳不夠有很大關系。因此,我們要切實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尤其是企業在日常經營過程中,要多講拍賣法,多講行業規定,多講企業自律措施,而不能就業務談業務。例如傭金問題,現在的傭金水平已經達到最低水平了,完全沒有什么暴利可言,提高社會對拍賣行業的理解,消除誤解和疑慮,提高行業公信力。
第三、推進拍賣業自身的改革與調整。在新的市場格局下,如何轉變思想觀念、調整經營策略、提高經營服務水平,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上海經驗告訴我們,實現傳統拍賣與互聯網技術的有機融合,是時代發展進步的客觀要求,也是實現拍賣業長盛不衰的基礎和前提條件。為此,我們必須提高認識,痛下決心,徹底改變拍賣方式幾十年不變的被動局面,積極推行拍賣業自身改革,不斷提高拍賣的公開性和透明度,通過拍賣體制機制的變革,徹底堵塞拍賣過程中的各種漏洞。目前,中拍網、上海公拍網、省拍協的公共資源拍賣平臺,都可以供企業選擇。因此可以說目前全面推行同步拍賣模式的條件已經具備,希望企業積極進場交易,爭取同步拍賣模式的交易量有一個較大的提升,讓外界對同步拍賣的優越性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和認同。
第四、練好內功,提升服務水平。從協會角度來看,要重點推進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加強統計信息報送查實工作,提高統計質量,讓企業及時了解和掌握市場發展變化最新情況,盡可能減少信息上的偏差或誤導;二是加強企業間的信息交流,及時發現和傳播各地好的經驗做法,推動面上工作的擴展;三是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盡管這項工作難度很大,其中有些是國家層面的問題,地方上很難有大的作為。但是我們要在積極向上反映情況的同時,加強省本級的溝通與交流,爭取有所突破。另外,要在拍賣公告方面做些研究,爭取以平臺公告方式取代媒體公告,以減輕企業負擔。
從企業層面來講,在當前的市場情況下,有限的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也是一個大趨勢,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苦練內功,徹底摒棄一切私心雜念,努力提高經營服務水平,靠優質服務吸引客戶和市場,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同時要拓寬經營視野,發揮我們在中介服務方面的優勢,加強同資產管理機構的對接,爭取承接更多的社會服務工作包括司法輔助工作;此外,農地流轉、農產品流通、民品拍賣、軍產拍賣等方面的市場機會也應該引起大家的關注。
第五、依法維護拍賣市場秩序。《拍賣法》現在還沒有修改或廢除,還是拍賣業健康發展的基礎和主要抓手。一方面要加強政策溝通與協調,積極呼吁國家有關部門厘清“電子競價”與“拍賣”的關系,盡可能爭取明確“拍賣”的行業專屬性質,糾正電子競價平臺以拍賣的名義進行宣傳推廣的跨界行為;要積極反映拍賣行業遭遇貿易壁壘情況,消除國有資產處置領域對拍賣企業的準入限制。另一方面要依法規范企業行為,尤其是業內過度競爭現象,已經成為危及行業健康發展的突出問題,必須及時加以糾正。如機動車拍賣中的低價競標、巧立名目變相收費等問題,損害了拍賣行業的整體利益,破壞了拍賣行業的誠信形象。為此,下一步要繼續加強《遼寧省拍賣行業自律公約》和《關于禁止拍賣企業在報標中的過度競爭行為的自律規定》的宣傳教育,認真抓好貫徹落實,切實糾正不正當競爭行為,爭取市場秩序有所好轉。
第六、配合政府部門做好行業管理工作。目前。目前拍賣企業數量過多、有的長期潛水不經營、有的投機取巧搞不當經營甚至違法經營、有的不履行企業義務或不認真填報統計數據等現象比較嚴重。我們要進一步密切與主管部門的工作關系,主動配合政府部門開展工作,爭取在統計督報、審核與查實、年度監督核查、市場準入和退出管理、開展專項調查研究活動等方面有所作為,并爭取以購買服務方式得到政府部門的支持,緩解協會經費不足的壓力。